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亚区 - 昆仑山西段高寒荒漠草原生态亚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 |
编码: |
Ⅲ-03-05
|
名称: |
昆仑山西段高寒荒漠草原生态亚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亚区位于昆仑山脉西段
|
行政区(省): |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西藏自治区
|
面积: |
14.79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该区山地西北坡降水量较多
|
地形: |
该亚区的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、山间盆地、高山湖泊和洪积湖积平原。
|
土壤: |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温性半灌木-小半灌木荒漠、温性半灌木-小半灌木-丛生禾草荒漠草原、高寒丛生禾草草原、高寒小半灌木荒漠等。其中,温性荒漠和荒漠草原,主要分布在各山地外缘山地的中低山带,高寒荒漠和草原则集中分布在内部山原及外部高海拔的山地,其植被垂直带结构简化而不完整,明显表现出典型的高寒、干旱大陆性高原山地气候的带谱特点。低山带的植被类型主要是盐柴类和蒿类半灌木荒漠,中山带、亚高山带和高山带下部植被主要由银穗草、穗状寒生羊茅、高山绢蒿、昆仑针茅、紫花针茅等组成,高山冰渍碎石堆为矮小、莲座状、垫状稀疏植物,内部山原地域多为贫瘠的块砾和砾质寒漠,仅在一些水分条件稍好的山体和湖盆发育着垫状驼绒藜、小半灌木荒漠或由紫花针茅、青藏苔草和垫状驼绒藜构成的高寒荒漠草原。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II-3-5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