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亚区 - 太行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 |
编码: |
Ⅰ-10-05
|
名称: |
太行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亚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地区
|
行政区(省): |
北京市,河北省,山西省
|
面积: |
6.33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,季风气候明显,四季分明,冬季寒冷干燥,盛行西北风,夏季炎热多雨,春季干旱,秋季前期雨水尚多、后期天高气爽。年年平均气温2~14℃,≥10℃积温2500~4500℃,平均日照时数2300~2800h,无霜期90~220天,年平均降雨量400~700mm左右,春旱几率高。
|
地形: |
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,山势东陡西缓,西翼连接山西高原,东翼由中山、低山、丘陵过渡到黄淮海平原。太行山地主要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地、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原,最高峰为五台山,海拔3058m,相对高差1000~2000m,山脉平均海拔1000~1500m,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,以及多年风化剥蚀,行成现在的面貌特征,东麓与南侧多为海拔700~3000m的中低山、丘陵,呈浑圆状,由石灰岩与砂页岩构成,山间有许多断陷盆地。
|
土壤: |
本区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褐土、山地棕壤、山地棕褐土、山地草甸土、亚高山草旬土和粗骨土,部分山间盆地地下水位较高、排水不良地段有斑状分布的盐渍土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该亚区属暖温带地带性植被类型,以疏生落叶阔叶林和灌草丛为主,物资源丰富,区系成份复杂,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。中山地段有较大面积的次生落叶林,以辽东栎、槲树、槲栎为主,混生有油松林,中山顶部有青扦、白扦和华北落叶松组成的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。低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最广的是灌丛植被,主要有荆条、酸枣、沙棘、黄刺梅、虎榛子、土庄绣线菊、小叶鼠李、黄栌、花椒、欧李灌丛等,草丛植被的优势种为白羊草、蒿类、野古草、隐子草、黄背草、大油芒、野青茅等,向阳坡生长栓皮栎、侧柏、臭椿、苦木、核桃等阳性树种,阴坡以槲树、鹅耳枥椴树等阴性树种较多。低山丘陵地段栽培有多种经济植物,太行山东坡,是我国落叶果树重要产地之一,有梨、杏、柿、葡萄、核桃、板栗等,其中以板栗、梨享有盛名;主要农作物为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高粱、大豆、棉花、花生、甘薯等,农作物以一年一熟、不稳定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制。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-10-5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