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
登录 注册 科学数据库
站内检索:
数据库目录    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评估数据库
  •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典型区域综合生态数据库
  • 中国国家保护地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敏感性
  • 中国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
  • 联系方式    
    负责人: 孔令桥
    单  位: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    地  址: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
    邮  编: 100086
    E-Mail: lqkong@rcees.ac.cn
    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数据库目录 >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 >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> 生态区
    生态区 - 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
       按生态系统类型、地理特征等自然条件,在生态大区的基础上划分为50个生态区。
    编码: Ⅰ-13
    名称: 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
    地理位置: 该生态区为华北平原主体,北抵承德北部,南达大别山北侧,西倚太行山—伏牛山,东临渤海和黄海,跨越冀、豫、鲁、皖、苏五省的平原地区
    行政区(省): 河北省,河南省,山东省,安徽省,江苏省
    面积: 28.83万平方公里
    气候条件: 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。冬季干燥寒冷,夏季高温多雨,春季干旱少雨,蒸发强烈。春季旱情较重,夏季常有洪涝。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。黄淮地区年均温14~15℃,北部降至11~12℃,南北相差3~4℃。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~28℃;1月均温黄、淮地区为0℃左右,北部则为-5~-4℃,全区0℃以上积温为4500~5500℃,10℃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~4900℃,无霜期200~220天。年降水量500~1000mm,南部淮河流域800~1000mm,黄河下游平原600~700mm,北部一带500~600mm,冀中的束鹿、南宫、献县一带仅400~500mm。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~75%,且多暴雨,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,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。降水年际变化甚大,年相对变率达20~30%,北部甚至在30%以上。
    生态系统类型: 华北平原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,原生植被早被农作物所取代,仅在太行山、燕山山麓边缘生长旱生、半旱生灌丛或灌草丛,局部沟谷或山麓丘陵阴坡出现小片落叶阔叶林;南部接近亚热带,散生马尾松、朴、柘、化香树等乔木。广大平原的田间路旁,以禾本科、菊科、蓼科、藜科等组成的草甸植被为主。未开垦的黄河及海河一些支流泛滥淤积的沙地、沙丘上,生长有沙蓬、虫实、蒺藜等沙生植物。平原上的湖淀洼地,不少低湿沼泽生长芦苇,局部水域生长荆三棱、湖瓜草、莲、芡实、菱等水生植物。在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上生长各种耐盐碱植物,如蒲草、珊瑚菜、盐蓬、碱蓬、莳罗蒿、剪刀股等。华北平原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,黄河以北以二年三熟为主,粮食作物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花生;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可一年两熟,目前以两年三熟和三年五熟为主,复种指数居华北地区首位,粮食作物也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淮及湖洼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,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、芝麻、棉花、大豆等。华北平原还盛产苹果、梨、柿、枣等。
    描述:
    图片:
    I-13.jpg

    文件列表:
    咨询服务 | 意见反馈 | 常见问题 | 访问统计 | 关于本库
    版权所有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备案序号: 京ICP备05036949号
    本数据库由“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项目”提供支持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:100086
    技术支持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