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亚区 - 豫东平原农业生态亚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 |
编码: |
Ⅰ-13-09
|
名称: |
豫东平原农业生态亚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亚区位于河南省东部、中部和南部平原区
|
行政区(省): |
河南省
|
面积: |
4.99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该区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,南部属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,由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。年均温14~14.5℃,年均降水量500~900mm,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~2000mm,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~2600小时,全年无霜期223天,热量条件较好的4~10月,集中全年降水量的80%,雨热同期。
|
地形: |
该亚区主要地貌类型为黄河、淮河冲积平原,包括豫东、豫中、豫南平原三部分,地势平坦,故道残堤、缓岗沙丘、背河洼地、泛淤平地等微地貌类型发育。该区黄河由于河床淤塞抬升、高出地面3~10m成为地上悬河。豫东、豫中平原
|
土壤: |
土壤以潮土和风沙土为主,风砂土、盐碱土等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和黄河故道上、以及黄河泛滥平原的洼地;沿淮河波状平原及河谷两侧有水稻土分布;南部则以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主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本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,天然植被破坏殆尽,植被以农业植被及经济作物为主。豫东、豫中平原地区通过多年农田基本建设和防沙、治沙改造,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,主要栽培植物为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红薯、大豆、花生、棉花、西瓜、烟叶、花卉等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-13-9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