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
登录 注册 科学数据库
站内检索:
数据库目录    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评估数据库
  •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典型区域综合生态数据库
  • 中国国家保护地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敏感性
  • 中国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
  • 联系方式    
    负责人: 孔令桥
    单  位: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    地  址: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
    邮  编: 100086
    E-Mail: lqkong@rcees.ac.cn
    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数据库目录 >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 >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> 生态亚区
    生态亚区 - 豫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
       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
    编码: Ⅰ-15-02
    名称: 豫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
    地理位置: 该亚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中低山区以及湖北省的丹江口库区
    行政区(省): 河南省,湖北省
    面积: 5.62万平方公里
    气候条件: 该亚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的过渡区,以伏牛山为界,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,北坡≥10℃的年积温为3750~4068℃,一月平均气温-1.5~-2.0℃,属于暖温带气候区;伏牛山南坡≥10℃的年积温为4815~4907℃,一月平均气温1~2℃,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。受地形影响,垂直气候分布明显,年平均气温14~16℃,年均降水量600~1000mm,降水变率大,季节分配不均匀,汛期6~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%左右,无霜期210~220天。
    地形: 豫西南山地是秦岭的东延部分。秦岭向东进入河南境内呈扇状展布,分成4条支脉向东伸延,北支崤山,余脉沿黄河南岸延伸,通称邙山;中间两支为熊耳山和外方山,外方山东北端为嵩山;南支伏牛山环绕于南阳盆地的西侧和北缘。伏牛山是豫西南山地的主体,山势雄伟高耸,海拔1000~2000m,最高峰玉皇顶2211米;熊耳山、外方山向东分散为海拔600~1000米的丘陵。山脉与谷地相间,山间盆地与河谷呈串珠状相连,地势自西向东、北、南缓降,从中山、低山降为丘陵、平原。
    土壤: 区域土壤跨两个大区,即长江中下游黄棕壤、水稻土大区和黄河中下游棕壤、褐土、黑垆土大区,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、黄棕壤和褐土
    生态系统类型: 该亚区生态系统多样,植被类群丰富,广泛分布有南北过渡带物种,主要植被类型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、针叶林植被、针阔混交林、灌丛植被、草甸、竹林以及人工栽培植被等。
    描述:
    图片:
    I-15-2.jpg

    文件列表:
    咨询服务 | 意见反馈 | 常见问题 | 访问统计 | 关于本库
    版权所有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备案序号: 京ICP备05036949号
    本数据库由“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项目”提供支持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:100086
    技术支持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