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区 - 帕米尔-昆仑山-阿尔金山高寒荒漠草原生态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类型、地理特征等自然条件,在生态大区的基础上划分为50个生态区。 |
编码: |
Ⅲ-03
|
名称: |
帕米尔-昆仑山-阿尔金山高寒荒漠草原生态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区位于新疆、西藏、青海和甘肃四省交界地区,向西绵延至新疆的最西端,与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等国接壤,东连西祁连山、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区,往北为塔里木盆地,南接西藏的羌塘高原
|
行政区(省): |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青海省、甘肃省、西藏自治区
|
面积: |
44.69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该生态区是典型的高寒、干旱大陆性气候,各地段的水热条件也不尽相同。帕米尔高原的热量资源非常贫乏,海拔5000m的高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–8℃,塔什库尔干(海拔4000m)年均温度也只有2.7℃,降水量一般为50~150mm,局部地区也可达450mm。受来自东部气流的影响,昆仑山北坡外缘山地的降水,西部多于东部,中西段山地最大降水带的年降水量约400mm;内部山原地域,海拔5000m以上的山地年均温-5~-10℃,全年冷季长达9个月,海拔4000~5000m以上除迎风坡降水稍多外,年降水量仅有24~27mm,属极端干旱寒冷气候;昆仑山北坡的中东段山地较中西段干旱,中低山带的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,在海拔4000m左右的亚高山带可增至200mm或稍多,山坡上的干燥剥蚀作用仍十分强烈。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严酷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形条件,决定了该生态区的植物种类非常贫乏。近期调查资料显示,中昆仑山北坡有野生种子植物398种,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区有241种。该区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温性半灌木-小半灌木荒漠、高寒小半灌木荒漠、高寒丛生禾草草原和温性半灌木-小半灌木-丛生禾草荒漠草原。其中,温性荒漠和荒漠草原,主要分布在各山地外缘山地的中低山带,高寒荒漠和草原则集中分布在内部山原及外部高海拔的山地,其植被垂直带结构简化而不完整,明显表现出典型的高寒、干旱大陆性高原山地气候的带谱特点。帕米尔高原,山地荒漠垂直带上升得很高,其上经山地荒漠草原垂直带与高寒荒漠山地植被垂直带衔接,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,缺少山地草原和针叶林垂直带,被嵩草植物群落为显著特征的高寒草甸带所更替。西昆仑山地的植被垂直带结构相对完整,自下而上是山地荒漠植被带—山地荒漠草原带—山地典型草原带,在海拔3000~3600m的局部阴湿地带有片段云杉林分布,与山地草原相结合,构成局部的山地森林草原景观。中昆仑山地,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的更迭顺序是山地荒漠带—山地荒漠草原带—山地典型草原带—高寒草原带—高寒草甸带,在山地内部海拔4000~5300m分布有高原湖盆,高寒荒漠植被较为发育,但不构成典型显著的垂直带谱。东昆仑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较简单,自下而上是山地荒漠植被带—山地荒漠草原带—山地典型草原带—高寒草原带,高寒荒漠和高寒荒漠草原多分布于高原的湖盆地带,垂直地带性景观不显著。阿尔金山的植被垂直带谱极其简单,且山地荒漠植被垂直带上升得很高,自下而上的更迭顺序为山地荒漠带—高寒荒漠草原带—高寒草原带。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II-3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