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亚区 - 秦岭山地落叶阔叶-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 |
编码: |
Ⅰ-15-01
|
名称: |
秦岭山地落叶阔叶-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亚区位于秦岭山地,地跨甘肃、陕西、河南三省
|
行政区(省): |
甘肃省、陕西省、河南省
|
面积: |
9.25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秦岭气候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,习惯上以秦岭北坡和淮河一线划分,以北属暖温带湿润、半湿润气候,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对冬夏季风具有巨大的屏障作用,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~6℃,西安比安康低4~7℃。冷空气过境时,南北之间温差达6~7℃;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,北坡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下。
|
地形: |
秦岭山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,西部主脊多在2000m以上,且多3000m以上的山峰;东部一般海拔1500~2000m,并在商洛地区呈指状分开,北支延展至河南境内的小秦岭、崤山等山脉。分水岭以主脊为界,呈北仰南俯的态势,北坡宽约10~48km,南坡宽约为40~140km。北坡比降大,河谷多呈尖V形,河流短小流急,在北坡形成72峪;南坡由北向南逐渐下降,形成明显的层状结构,发育着700m 、900~1100m、1500~1800m、 2600~2800m 、3000m等剥蚀面,自然景观变化明显。
|
土壤: |
该区土壤类型复杂多样,垂直分布也极为明显,如秦岭南坡土壤的垂直分布由下向上依次为黄褐土、山地黄棕壤、山地棕壤、山地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区内地带性植被类型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、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,植被垂直分布显著,北侧可分5带,南坡仅4带,往东海拔降低,垂直带谱依次减少直至不明显。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-15-1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