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负责人: |
孔令桥 |
单 位: |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地 址: |
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|
邮 编: |
100086 |
E-Mail: |
lqkong@rcees.ac.cn |
|
 |
|
|
|
生态亚区 - 米仓山-大巴山落叶阔叶-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
|
 |
|
|
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、地理特征等为依据,在生态区的基础上划分为206个生态亚区。 |
编码: |
Ⅰ-15-05
|
名称: |
米仓山-大巴山落叶阔叶-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
|
地理位置: |
该亚区位于川、渝、陕、鄂四省交界地区
|
行政区(省): |
四川省,陕西省,湖北省,
|
面积: |
6.11万平方公里
|
气候条件: |
该亚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,由于地形复杂、高低悬殊,气候垂直变化差异大,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。低山地区,夏长冬短,无霜期长,夏季炎热,冬季暖和;半高山地区,气候温暖,雨量充沛;高山地区,冬长夏短,冬季严寒,雨量充沛,湿度大。1000m以下的低山区,年均温在14℃以上,7月均温25~28℃,1月均温大于2℃,年降水量约1000mm左右,降水期可长达6~7个月之久;1000米以上随海拔上升,气温逐渐下降,降水增多。
|
地形: |
米仓-大巴山山体呈北西—南东走向,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,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。米仓-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岭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间,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控制,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皱带,但东、西两部略偏北,中部稍偏南,故或称大巴山弧形褶皱带。以石灰岩、白云岩、变质岩、砂岩为主,局部有花岗岩分布,多峰丛、溶洞、暗河等喀斯特地貌。
|
土壤: |
山顶部发育亚高山草甸土,谷地、盆地发育淤土、水稻土等
|
生态系统类型: |
该亚区地带性植被为落叶-常绿阔叶林,植被垂直分带特征明显,海拔2300m以上气候湿冷,为以巴山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带;海拔1700~2300m则以华山松、油松、锐齿栎为主;海拔1700m以下为常绿、落叶阔叶混交林
|
描述: |
|
图片: |
I-15-5.jpg
|
文件列表: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