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水污染
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12.4×108t,生活污水排放量247.6×108t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(COD)排放总量1333.6×104t,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129.7×104t。城市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城市附近河流、湖泊等地表水体水质变差。尽管目前重点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,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,但主要江河水系污染仍较普遍,部分地区污染加重,2001年淮河、海河、辽河、长江、黄河、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水系仅34.1%断面满足I~III类水质要求,30.7%断面为IV、V类水质,35.2%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,云南省内53条主要河流的监测断面中达不到饮用水标准(超过Ⅲ类标准)的占了80%,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严重。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,部分河流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,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。
2 空气污染与酸雨
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,2003年全国废气中SO2排放总量2158.7×104t,烟尘排放总量1048.7×104t,工业粉尘排放总量1021×104t。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和SO2。根据2000年国控酸雨网监测结果,华东、华南、华中等地的酸雨污染仍很严重。华东区年均pH值小于5.6的7个城市中,有5个城市pH值小于5.0,且酸雨频率超过50%,杭州—宁波—温州和厦门仍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;华南酸雨网15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年均pH值低于5.6,有一半的城市酸雨频率超过50%,珠江三角洲降水酸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;以怀化、长沙、株洲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酸雨污染程度仍维持在较严重水平。
3 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
农药、化肥、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,致使农田污染面积迅速扩大,造成土壤及农产品污染严重,品质不断下降。化肥、农药、兽药、除草剂、地膜等化学投入的大幅度增长,已经使我国农田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受到威胁。施用方法的不当,使60~70%的化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、进入环境,80~90%的农药散落在土壤和水里,漂浮在大气中,污染水体和土壤,农用地膜用量增大但回收甚微,给农田土壤造成新的白色污染,导致农田污染面积扩大。此外,我国北方地区污灌面积大,根据污染比较严重的22个省47个污灌区的20.67×104hm2耕地进行的调查结果,大约90%的重点污染区为重金属污染,其次为石油化工废水、造纸废水、酒精厂、制糖厂废水、河流上游来污等的综合污染,重点污染区中有相当部分的农田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,几乎所有农田上生长的农作物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,即表现为减产或农产品污染物超标。农业污染的不断加剧,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,品质下降,危及区域食品安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