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
登录 注册 科学数据库
站内检索:
数据库目录    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评估数据库
  •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典型区域综合生态数据库
  • 中国国家保护地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
  •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
  • 中国生态系统敏感性
  • 中国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
  •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
  • 联系方式    
    负责人: 孔令桥
    单  位: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    地  址: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
    邮  编: 100086
    E-Mail: lqkong@rcees.ac.cn
    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数据库目录 >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数据库 >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
   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
      宏观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,认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如下10个方面。
    名称: 资源承载力下降
    描述:

    1 水资源问题
    我国水资源贫乏,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水资源需求量增大,供需矛盾日益突出。辽宁、江苏、河南、北京、山东、河北、山西、宁夏、上海和天津十个省(市、区)人均水资源处于1000立方米严重水荒国际线以下,西北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缺水现象严重。水资源过度开发,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,江河断流加剧。同时,地表水水质污染仍较严重,2001年淮河、海河、辽河、长江、黄河、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水系449个国控断面中,30.7%断面为IV、V类水质,35.2%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。
   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。地下水过度开采,导致地下水位下降,出现大范围地下水漏斗,2000年华北地区形成的较大地下水漏斗有20处,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,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埋深40~75米,最深达93.37米。另一方面,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状向面状演化、由东部向西部蔓延、由城市向农村扩展、由局部向区域扩大的趋势,全国仍有5000多万人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。
    2 森林退化
   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,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,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最多,分别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36.83%和34.29%,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基本相当,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11.22%和10.99%,过熟林面积全部林地面积的6.68%;林龄结构不合理,生态功能差。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从每公顷67.72m3下降到65.67 m3,单位面积下降2.05 m3,降幅达3.12%;林分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从每公顷79.18 m3下降到78.06 m3,单位蓄积下降1.12m3,降幅达1.43%。经济林面积大幅度增长;天然林下降,人工林增加,林种、树种单一。这些变化导致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、功能下降,森林类型比例向不合理化方向发展,抗干扰能力降低,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减弱,病虫害加剧。
    3 草地退化
    我国有84.4%的草地分布在西部,面积约3.31亿公顷。由于不合理的利用,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。草地是西部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,也是具有重要生态调节与保护功能的关键生态系统。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致使草地迅速退化,面积不断减少。遥感调查显示,1995-1999年期间,过牧、樵采、开垦、滥挖屡禁不止,鼠害、虫害控制不力,植被遭到严重破坏,大量草地严重退化,有54.86%的草地转为耕地,退化草地和鼠害面积却有明显增加。退化草地上的生产力等级下降,优良牧草种类减少,毒草种类和数量增加,牲畜承载能力严重下降。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结构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,草地的生态屏障作用日渐降低,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。
    4 湿地萎缩
    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造成了大量湿地消失,人工渠道替代天然河流、人工水库替代天然湖泊、围垦造田,造成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萎缩。1949~1998年洞庭湖水面净减38.1%,湖容净减40.6%,调蓄洪水能力减少80×108m3;50年间,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5.36×104km2减少到1.13×104km2,锐减了79%;滨海湿地累计丧失面积约2.19×104km2,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%;长江流域通江大湖湖面减少近2/3,湖泊容积减少600~700×108m3,调蓄能力大大降低;云南省1km2以上的高原湖泊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0余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;黄河源区20世纪80年代初遥感调查有湿地面积38.95×104hm2,10年后减少了6.48×104hm2。另外,由于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,西部地区湿地面积不同程度地盐渍化、甚至沙化,西北地区湿地退化后旱化、盐碱化现象非常普遍,西南地区一些湖泊如滇池草海、杞麓湖、星云湖和异龙湖、洱海部分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沼泽化。盲目围垦、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湿地污染严重等问题,导致湿地面积萎缩,水量减少,导致湿地自然调节能力下降,功能衰退。
    5 耕地退化
    中国耕地人均占有量小,利用强度大耕地总量不断减少,人地矛盾日益加剧。2000年耕地面积与1991年和1995年相比,减少幅度为1.91%和1.38%。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,人口不断增加,人均耕地迅速降低,人地矛盾日益突出。同时,由于耕地产出多、投入少,用养失衡,导致耕地地力退化严重,我国中低产农田占耕地面积的2/3,因水土流失、贫瘠化、次生盐渍化、污染等引发的退化农田达到总耕地面积的40%以上。由于受工业“三废”、酸雨、污灌及农用化学品等的影响,土壤污染日趋严重,威胁食品安全。
     

    咨询服务 | 意见反馈 | 常见问题 | 访问统计 | 关于本库
    版权所有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备案序号: 京ICP备05036949号
    本数据库由“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项目”提供支持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:100086
    技术支持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